«

广州校区北校园学科介绍

mrudAdxa 发布于 阅读:57 学科介绍


[toc]

中山医学院

本科开设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

学院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药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临床医学五年制

培养相关内容如下

(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等模块课程。

(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从整体、组织器官和分子水平深刻理解和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及诊治原理;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身体机能运作主题,目标是打造学生宽厚的基础医学体系和创新发展能力,课程主要以基础医学课程为主。

(3)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对应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与专业技能发展主题,目标是培养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课程以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学等各临床学科为主。

(4)掌握临床流行病学有关知识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原则,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学与社会(生物、心理、环境)关系主题,目标是培养生物-心理-社会大医学观念、预防为主观念和群体保健观念,课程以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为主。

(5)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护人员进行专业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疾病预防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生与病人(家属)的关系主题,目标是培养人文素养、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课程以临床医学导论与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为主。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外语文献阅读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继续提升临床水平需求和能力;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学统计学、大学英语、医学英语,以及第二课堂中的学生业余科研训练等。

中山医临床专业保研率超30%,深造率达80%(考研+保研)。选择学医需作充分考虑,几乎必须读研,培养周期长,大三甲全部要求博士,并且离不开科研成绩。中山医学院有十家附属医院,实力雄厚。

·临床医学八年制

培养内容基本同五年制,相对来说在科研能力和外语文献阅读额能力方面要求达到更高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能力;

本博连读,没有保研考研的压力;学习内容难度较大,采用英文/双语授课和考试;

大二即选导师进组学习;大三下学期会进行分流,绩点低于2.5淘汰进入五年制,淘汰率在10%左右;

八年制毕业后仍需进行临床规范化培训,即从本科入学到真正获得行医资格需要至少11年时间。

附:从本科到临床医生6条途径:(本科学历的医生基本找不到工作)

 

临床医学-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10家附属医院,具备庞大的临床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6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71人。拥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含青年项目)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8人、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3名、“973”首席科学家及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1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以双聘等形式聘请了31名临床学科的教授积极推动临床基础融合、2名生命科学或化学的教授参与本团队的教学、6名社会学的教授参与医学人文与伦理学教学。聘请了11名境外或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任客座授课教授。在病原生物学与热带病防治、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再生、神经疾病基础与神经生物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基础、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基础与免疫治疗以及肿瘤免疫等研究领域汇聚高端人才,形成了一支以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师资结构合理,具有明显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的教学团队,体现我院师资队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基础与生命科学等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以及国际化视野的特征。

临床医学-教学条件

学院地处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基础医学学科拥有临床医学分子诊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转化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热带病防治研究”和“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以及多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中心和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平台)。

 

·基础医学(5年)

相关培养内容

(1)有人文关怀、社会担当和职业引领的素养:通过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等通识通修课程群的学习,打下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牢固掌握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基础理论:通过学习生物学与基础医学课程群,构建扎实的基础医学科学知识和生命科学知识体系。

(3)掌握基本的预防医学及与医学相关的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通过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及医学拓展课程群,使学生掌握医学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

(4)构建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整合课程:改革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打破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在基础医学课程中构建四大模块群,优化相关课程安排;同时设置临床课程、公卫课程整合模块。

(5)系统强化科研训练,培养科学思维、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做实基础科研训练(BRT)导师制等,通过全程导师制、开设《医学科研方法》课程、创新性实验设计和开题、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验室课题研究和论文答辩等培养训练,引导本博连读,培养未来从事医学研究和教育的领军人才。

(6)有较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通过学习临床主干课程和不少于3个月的临床见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7)熟练掌握生物医学基本技术和前沿实验技术,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通过相关实验技能类课程的系统学习,全面培育科研学术活动的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8)有较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医学英语、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及医学信息分析能力。

(9)要求有扎实的生物安全领域知识,熟练掌握生物医学实验技能,以及未来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尤其生物安全领域)的基本能力。

相较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更加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大二下学期即进入课题组学习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71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77人,拥有国家重大人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3人,培育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特支计划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以及其他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此外,还以双聘等形式,聘请了31名临床学科的教授积极推动临床基础融合、2名生命科学或化学的教授参与本团队的教学、6名社会学的教授参与医学人文与伦理学教学。聘请了11名境外或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任客座授课教授。在病原生物学与热带病防治、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再生、神经疾病基础与神经生物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基础、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基础与免疫治疗以及肿瘤免疫等研究领域汇聚高端人才,形成了一支以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师资结构合理,具有明显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的教学团队,体现我院师资队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基础与生命科学等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以及国际化视野的特征。

教学条件

学院地处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拥有“热带病防治研究”和“干细胞与组织工程”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1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8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还拥有临床医学分子诊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支持人才培养。另外,还具有基础医学、临床技能和医学虚拟仿真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平台),为基础医学教学提供强力支撑。

 

·法医学(5年)-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内容

(1)具备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爱国主义情怀、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具有“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对应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与专业技能发展主题,目标是培养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

(3)掌握法医学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法医学检案鉴定能力;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学与社会(生物、心理、环境)关系主题,目标是培养生物-心理-社会大医学观念。

(4)具有与委托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其他相关司法人员进行专业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承担各种类型一般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并能对疑难案件做出合理的初步处理。

(5)具有一定的法医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及自我提高能力。

法医学的学生在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法医学专业特色课程,学习内容较多;

法医学专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本科毕业即可就业;

相对临床医学较难就业,就业途径之一是进入公检法机构工作。

师资队伍

目前我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家型的教学、科研、司法鉴定团队,并已步入省级教学团队行列。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2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中山大学引进人才4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拥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主任法医师12人,副主任法医师7人。骨干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50%以上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目前,我们正按照国家级法医学教学团队的标准加强与完善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条件

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司法鉴定”三位一体的法医学教学特色,充分利用我校“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法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法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法医学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法医学教学与转化医学产学研平台,围绕当前法医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凝练科学问题,依据证据学的逻辑要求和法医学的科学证据属性,将法医学科迄今无法阐明或未解决的、以及碎片化的理论成果或技术进行系统的验证与整合,解决我国目前公共安全领域中涉及法医学的重大理论或鉴定技术难题。充分发挥中山大学 “三基、三严、三早”的优良教学传统,构建适应法医学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形成“课堂、产学研基地、公检法  实习基地”三阶段培养模式,切实保证高水平创新性法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以学科建设促进本科教学水平、人才培养又为学科建设不断补充和增加新的驱动力的作用。

更多信息

光华口腔医学院

本科开设专业:口腔医学、口腔医学(5+3)

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初建于1974年,原名为中山医学院口腔系。1997年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为新的中山大学,为纪念中国人坚持自主医权而创办的第一所西医学院——广东光华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定名为“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是我国教育部直属重点高等院校口腔医学院,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一体,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卫健委口腔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广东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牙病预防控制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牙颌系统修复重建技术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5 门。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学科设置齐全,设有20个教研室,相应亚专科教研室依托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黏膜病科、口腔种植科、儿童口腔科、牙周病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中口腔颌面外科为亚洲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养试点基地、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学院已形成包括博士后、博士、硕士、“5+3”学制本硕和全日制五年制本科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承担国家级、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教学平台,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教学设备,建设了多媒体仿头模实验室,并在省内建成11个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提供优越条件,每年以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教学质量向国内外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留学生、进修生等各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口腔医学)排名第六。

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20名,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11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国家杰出青年等多位专家学者。

教学平台一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基础-仿真-虚拟-现实”四阶平台实验室;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3门;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

·口腔医学

学制五年。第一至第四学年学习公共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口腔医学的课程;第五学年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完成学习计划,毕业时获得本科学历、授予学士学位,从业前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口腔医学保研率在30%左右,读研升学率约80%且100%在国内“985”高校及世界知名大学深造,连续十年就业率在97%以上,毕业生遍布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的口腔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

口腔医学除需要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外,还需学习口腔医学专业特色课程,学习压力较大;此外,口腔医学的分数线一般高于临床医学,可能是由于牙科医生的工作相对轻松,医患关系相对简单。

·口腔医学(5+3)

学制八年。前五年课程安排同五年制,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授课。后三年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完成学习计划并符合毕业要求可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即可行医。

更多信息

公共卫生学院

本科开设专业:预防医学

学院简介

公共卫生学院开展公共卫生教育已逾65年,是国内最早创办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学院之一。98%的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教授或副教授),其中硕士生导师67人,博士生导师52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以具有较高教学与学术水平的优秀教师为带头人,组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改革意识强的优秀教师团队,坚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拥有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营养膳食与健康实验室、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卫生信息学实验室、广州市重点实验室-环境与健康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目前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 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卫生毒理学”是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预防医学”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

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

科研平台和研究中心

·预防医学

学制五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学院实行“三全育人”机制与全程导师制,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课程一流的实验平台及实践基地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强化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责任价值-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四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学生熟练掌握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人群健康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

公共卫生学院不少毕业生选择留校或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境)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升学率达7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性医院、职业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等单位工作。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公共卫生和卫生事业管理等机构的中坚力量。

更多信息

护理学院

本科开设专业:护理学

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护理教育始于1913年。护理学院目前有本硕博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内最早开设护理学本科、专业学位硕士和博士教育的高校之一。先后成为教育部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唯一护理学重点学科、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山大学护理学科2020年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第1名;2023年世界排名45名,位列中国内地第3名;2021和2022年的QS世界大学护理学科榜单排名中,均位列中国内地第3名。

师资队伍

学院教师队伍由学院专任教师,以及10家附属医院的临床兼职教师组成,共有护理学专业教师92人,其中专任教师19人。专任教师队伍100%获得博士学位,2名教师为爱思唯尔中国区护理学高被引学者,3名教师当选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教师队伍中有研究生导师61人,其中博导9人。

教学条件

学院设有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内科护理学教研室、外科护理学教研室、妇产科护理学教研室、儿科护理学教研室。学院拥有先进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设备,护理技能教学中心配备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教学模型,已建设成为具有整体化、多功能、开放式以及先进性、网络化、数字化特点的现代化实验室,为专业技能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各附属医院及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我院临床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和质量保障。在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方面,学院依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等雄厚师资力量进行教学,共享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

·护理学

专业介绍

护理学院秉承中山大学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立足粤港澳、辐射全中国、力争国内顶尖、国际更具影响力的学科定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引领护理学科发展潜能的高素质护理学专业人才。依托中山大学10家附属医院以及3个国家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护理学院成立了全国首个造口治疗师学校,并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悉尼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慢性照护全球联盟研究中心”。学院教师100%有博士学位,目前有研究生导师52人,其中博导10人,爱思唯尔护理学高被引学者1人,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2人,广东省护理领军人才1人。近年获国家级课题31项、省校级教学成果多项。2020年通过教育部护理学类本科专业认证,获得有效期8年的最佳成绩。实施“柯麟护理”菁英培育计划,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护理后备人才。

培养规格

护理学专业本科学制为四年。能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学生通过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人体正常结构、功能、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基本药理知识及临床用药知识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基本知识,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管理、科研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专业精神、严谨的科学精神、求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慎独修养、丰富的人文修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备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整体护理能力,掌握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急危重症抢救配合基本技术、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具备终身学习、创新发展的基本能力和运用外语阅读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深造就业

护理学院开办高等护理教育30多年,建立起了良好的教育品牌。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面广,在不同岗位上捍卫着人民生命和健康。大部分毕业生活跃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护理院校,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工作,多数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部分学生到国外就业或出国深造。近五年,近40%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近30%本科毕业生走上临床护理岗位,其余学生有在卫生管理部门、海关检疫疾控等单位就业,有部分走上基层选调生岗位,也有去向从事护理教育的事业单位及医药相关企业等。

更多信息